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诊改 > 谈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谈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2019年10月18日 00:00:00 访问量:11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张文华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常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创新
1.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面临的挑战
    1.1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扩招和普高升温,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1.1.1招生难。高校扩招人数逐年增加,普高持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给中专招生带来了较大冲击,全国中专招生滑波,特别是农业中专的招生人数更少,造成校舍及资产闲置,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1.1.2教学难。由于招生难,农业中专生源严重不足。致使招进来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教育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其教学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专后,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学期三、四科不及格也无所谓。甚至补考也是想考就考,不想考就不考,学校严格要求,他则退学不读了,又造成生源流失,教学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1.1.3、管理难。由于生源的严重不足,现行的中专招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特别是农业中专所招的大都是在初中段的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学生。要把这样的学生管理教育好,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初中就放任自由惯了,学校和家长都管不住,进入中专后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更难管理了。
1. 2社会、市场需求的外在挑战
农业中专教育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为基层培养输送了大批乡镇干部、技术业务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过去的就业岗位日益减少,转而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对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资金和政策各放面给农业职业教育很大的支持。中等农职业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
2.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例如原平农业学校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构建了“半农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构建了“前校后园,校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校场对接、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构建了“职业仿真、岗位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
        2.2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为本”展开,即教以生为本,根据现代农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校园、田园、家园三园之间交替进行理论学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践,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以学校教研主题活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两年来,组织全校性教学观摩、教学示范课20多次,说课、微课比赛2次,综合性教学检查评比活动4次,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4次,教师撰写各种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论文等交流材料50余篇,先后安排教师参加示范校教学模式改革培训38人次。教师在全国说课大赛上,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总成绩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特别探索出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教材体系改革新模式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编写的,以新型农民创业和技能培训为对象的系列教材有的以工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有的采用案例及其解读的编写体例,即从农民身边所闻所见的典型事例入手,通过分析归纳,给出专业视角的解读,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然后在必要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材在我校新型农民学历教育、创业培训、短期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评价模式改革。传统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模式已与现实要求相去甚远,学校遵循涉农专业特点,构建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四位一体”多元评价模式。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既有助于技能掌握,又提升了职业素养。
2.4办学机制的创新
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招生与就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学科专业,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办学”,市场和农村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以特色和质量求生存,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行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自主完成各科学业。例如原平农学校就在办学模式创新方面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新路子
2.4.1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协同共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逐步走上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培训交流和协同创新的合作轨道。让“学习、生产、创业统一,产业、专业、就业统一”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成为办学的特色。    目前,学校共建合作企业45家,2013年11月,校企双方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重点研究、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校企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初步构建起集教学、生产与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兴企格局。一是积极探索校社合作经营模式,走为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校农合作办学之路,目前,已与原平周边1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并开展了合作共建,从产业规划到项目报批,从技术服务到社员培训,博采众长;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名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学校通过提供场地等现有资源,让现代企业涉足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目前,山西省嘉禾信会计事务所与学校共建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和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主阵地,同时,让教师走进企业,感受企业对人才培养之定位和标准,让学生走进车间,感受技能应用之魅力,初步搭建了校企“兼聘并举”和“研学同步”的合作机制;三是优化定单培养,变招工为招生,构建企业“点菜”、学校“下厨”的对口培养模式,按“双主体”模式执行教学计划、课程开发、双师培养、实习实训和考核评价。目前,学校在原平双惠现代农业示范园开设“双惠班”,与原平东大商贸公司开设东大班,规划有方、合作有序、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四是学校坚持“引企入校,建企兴校”办学指导思想,引进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果蔬花卉、园林绿化、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实训基地,占地4000平方米,把理实教学融为一体,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等能力,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2.4.2 送教下乡服务三农    学校不断丰富“一体两翼,多元发展”的强校之路,在“送教下乡”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探索出一条为农务实的办学道路。“    “送教下乡”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开辟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的工作新思路,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僵化的办学体制,让新型职业农民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曙光。“严、新、活、实”的办学形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理念。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农闲进行理论教学,以弹性学制完成规定学分。下乡教师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送知识、送文化、送信息、送技术、送法律、送项目,不断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切实让农民提高素质,农业提高产能,教师提高水平,学校得到发展,实现了固本强基。
       2.4.3    多元发展做强培训
    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同时,学校始终坚守以培养为新型职业农民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职教为己任,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三方面协调持续发展。示范建设两年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阳光工程、基层农技员、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各级各类涉农教育培训75期、近1.8万人次。完成20余项省市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带动32个县、150个乡(镇)、170万户农户走上农业科技致富的道路。
    完善培训设施,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学校现建有现代农艺与果蔬花卉2个国家级别实训基地、3个综合实训基地、20个校内实训场所、3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价值2350万元。成为“山西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山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省妇联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和“忻州市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培训内涵。将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突破点。通过选、聘、兼等途径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强能力、多层次的培训教师队伍,既培养了本校八个领域、梯队明显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同时,适时聘请国内、省内专业界权威人士进行传帮带,如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兼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杨海蛟教授、山西农业大学邢国民、李生才教授等高层次专家,还选用了一批在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和“能人”作为指导教师,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目前,原平农校培训资源库基本可以胜任省市县提出的各种规格培训。
  参考文献1.****。
2.<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出路>《四川农业教育》总第41期
3.原平农业学校官网 
                               2019.10

 


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与管理制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原平市前进西街245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